山东农村信用社:深耕乡村沃土,谱写振兴新篇章的服务实践
- 问答
- 2025-11-07 17:00:48
- 8
(根据山东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公开的服务报告、新闻报道及“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总结等材料整理)
在齐鲁大地的田间地头、乡村院落,山东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山东农信”)的身影早已深深融入,它不像那些坐落于城市中心高楼大厦的银行,它的根基在乡村,血脉在乡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扎根本土,服务三农”,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行动,他们的服务实践,就像春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这片希望的田野,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写下了扎实而温暖的注脚。
他们的服务讲究一个“近”字,让农民感到方便和亲切,在很多偏远的乡镇,可能没有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但往往能看到农信社的网点,或者至少有一个便捷的金融服务点,山东农信把服务点直接设到了村里,老百姓存取款、缴个水电费,不用再跑远路,有些地方还配备了“农金员”,这些农金员本身就是村里人,熟悉乡情,谁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这种“熟人社会”里的金融服务,带着人情味,也更有信任感,不仅仅是等客户上门,他们还经常组织客户经理“走村串户”,主动了解农户在春耕、秋收或是搞养殖、做小生意时的资金需求,这种下沉到最基层的服务网络,确保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畅通的。
他们的贷款支持突出一个“准”字,努力把钱用在刀刃上,解决农民的实际难题,农民贷款难,很多时候是因为缺少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山东农信在这方面想了不少办法,他们大力推广“信e贷”这类纯信用贷款,依靠大数据和村民的信用记录,让讲信用的农户能够轻松贷到款,不再为没有抵押物发愁,针对特色农业,他们开发了“农耕贷”、“养殖贷”、“家庭农场贷”等专属产品,寿光的菜农要扩建大棚,沂蒙山区的果农想引进新品种,沿海的渔民需要更新渔船设备,农信社都会根据他们的生产周期和资金回流特点,设计合适的贷款方案,确保资金能及时到位,不误农时,这种精准滴灌,有效激发了农村产业的活力。
他们的服务领域体现一个“广”字,不仅仅盯着农业生产,还支持农村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山东农信的服务也紧跟步伐,他们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硬化、自来水改造,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他们也积极为农村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让乡村的超市、饭馆、修理铺也能发展起来,方便村民生活,带动本地就业,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关注农村的新业态,比如乡村旅游、农家乐、电商直播卖农产品等,只要有想法、有项目,农信社都愿意去了解、去评估,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乡村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他们的服务方式还在追求一个“新”字,努力跟上时代步伐,虽然根在乡土,但山东农信也在积极拥抱科技,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让很多年轻人甚至一些中年人也能享受到指尖金融的便利,他们推广移动支付,帮助乡村商户转型升级,他们并没有抛弃传统,对于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网点柜台和农金员依然提供着耐心周到的服务,这种“线上+线下”的结合,让不同年龄段的农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综合自山东农信关于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及多个地方联社的具体案例)
山东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实践,核心就是“接地气”,它不追求高大上,而是脚踏实地,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金融需求出发,通过建设遍布乡村的服务网络,创新贴合实际的信贷产品,拓展支持乡村全面发展的服务领域,并借助科技提升服务效率,山东农信真正做到了将金融活水引向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着成千上万农信员工一步步走出来的,是一笔笔小额贷款积累起来的,正是在这种深耕细作中,山东农信与山东的广大农村、亿万农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结和信任基础,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本文由封子昂于2025-11-07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fengyu.xlisi.cn/wenda/73889.html
